4月8日,一个冷藏集装箱被装载到冷链班列上。这列由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和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冷链班列于当日从大连港发往哈尔滨。
冷链运输是铁路部门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推出的运输产品,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铁路冷链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本版围绕“铁路冷链运输”主题,协调前方记者展开深入调查,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点评,共同探讨铁路冷链运输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动复工复产,众多行业积极调整经营模式,主动求变,努力寻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食材消费产生较大影响,线上生鲜电商市场反而得到飞速发展,各大电商平台新增用户和销量成倍增加。3月初,复工复产中的冷链物流基地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整个3月份,铁路冷链运输完成3375车13.79万吨,发运吨数环比增长29.85%。
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将铁路冷链运输推到了颇受社会关注的位置。那么,在战“疫”的大背景下,铁路冷链运输发展的新方式、新技术、新思路是什么呢?
2月中旬,武汉,正在家隔离的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职工忽然接到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电线台隔热集装箱的订单急速交货,助力一线战“疫”。
这是物流商打给装备商的电话,属于后台的装备支持沟通。早在1月下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以及中铁特货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已开始在家中或办公室里,为开展防疫救灾物资冷链运输组织进行联系沟通。中铁特货公司建立了救援物资运输专项工作群,确保24小时信息沟通顺畅,全程跟踪运输车辆信息。
2月初,国家相关部门调拨2000吨冻猪肉专供武汉。铁路部门积极组织冷链运输,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从2月10日至16日实施快速受理、快速配空、快速装车、快速挂运、快速运输“五个快速”的措施,让冻猪肉及时送进武汉地区。
2月17日和18日,从福州东站始发的两趟冷链班列将600吨爱心蔬菜运抵武汉。
3月16日,海南企业捐赠的375.7吨菠萝、西瓜等果蔬,通过铁路冷藏集装箱专列运抵湖北荆州。
截至4月1日,铁路部门今年通过中铁特货公司累计向湖北地区运输蔬菜、牛奶、冻肉、食品、水果等各类生活物资506车1.37万吨。仅3月份,铁路冷链运输就完成货运量3375车13.79万吨,发运吨数环比增长29.85%。
据了解,中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超过10亿吨,其中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目前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20%左右。冷链流通率相对较低导致中国农产品的腐损率相对较高,仅果蔬一类每年的损失额就在1000亿元以上。
为什么中国冷链流通率低?这是因为冷链运输需要以专用运输装备、冷库等基础设施来确保货物在运输全过程中处于设定低温或者恒温状态。中国的冷链运输起步较晚,冷链运输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是中国冷链运输最大痛点之一,也是造成中国冷链流通率低的主要因素。
冷链基础设施由冷库装备和运输装备两大类组成。前者属于固定设施,包括肉类冷库、蔬果冷库、批发零售冷库等,主要由运营商和产地投入。后者是移动运输装备,主要指各种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保温集装箱等,主要由物流商投资采购。
铁路冷链运输装备主要有“车”和“箱”两个大类。车是指铁路冷藏车,主要有B10、B22等车型;箱指冷藏集装箱,传统产品主要有插电式冷藏集装箱、柴电式冷藏集装箱,新产品有新能源冷藏集装箱、隔热保温集装箱、蓄能型保温集装箱、蓄冷型冷藏运输集装箱等。
车和箱各有优劣点。铁路冷藏车具备大运量、温控性能好、运输距离长、运输经济性好等优点,适于大中型企业的“库对库”运输。运量小的冷链货物由冷藏车运输,货源组织较为困难,运营成本高。铁路冷藏集装箱货源组织和运输比较灵活,可与汽车运输组成多式联运,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但是需要专用起吊设备并配合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
中铁特货公司作为铁路主管冷链运输业务的专业运输企业,目前有B22型、B10型等机械冷藏车1020辆,BX1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1199辆,还有200辆BH1型隔热保温车、500个冷藏集装箱、300个隔热集装箱,已采购30个提供动力的发电集装箱,正在改造用于冷链集装箱运输的1200辆BDL1型、BNX17K型专用平车。为支持全国战“疫”,他们已将70辆BH1型隔热保温车、集装箱改装30多个隔热集装箱投入铁路冷链运输。
3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要抓紧启动2020年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江苏等多个省份在“新基建”规划中,特别加大了交通运输领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地方政府和经营企业加强冷库建设,将为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专家认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成对大运量的铁路冷链运输发展尤为利好。
“新基建”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样的一种定位,强调的是新技术的应用。
冷链运输业务在物流产业中处于“钻石”的位置,是因为冷链运输起点高,比的是设施和装备。信息、二手冷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铁路冷链运输 新机遇 新路径装备以及相关设施的技术创新进度,决定着冷链运输能否真正搭上“新基建”的快车。
铁路冷链运输装备在冷链运输装备行业中起步较早。早在1952年,武昌车辆厂即现在的中车长江公司就开始研制铁路冷藏车,先后设计生产了20多个型号的机械冷藏车。近年来,在国铁集团的指导下,他们目前研制了铁路隔热保温车、新型机械冷藏车、铁路冷藏货物运输发电箱、新能源锂电池冷藏集装箱、蓄冷及蓄能型保温集装箱、隔热箱等铁路冷链装备主型和系列化产品。
铁路冷链运输装备领域除冷藏车在加快研制外,向集装箱方向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除中车下属企业外,国内众多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目前,全国铁路冷藏车年产能约为2000台,冷藏集装箱年总产能约为20万台。
产能是制造能力,技术方向是“新基建”的核心。目前铁路冷链运输装备研发的主要技术方向集中在:
高性能隔热保温技术。这一技术让车体的综合导热系数更低、气密性更高,使运输更加节能高效,从而降低冷链物流环节成本。
新能源制冷技术。传统的铁路冷链装备采用柴油作为动力源,通过柴油机发电驱动制冷系统。当前研发的铁路锂电池新能源等技术和全直流驱动变频制冷机组,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降低噪音,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国铁路冷链运输的竞争力。
新材料技术。铁路隔热保温车和机械冷藏车相关研究中应用了聚氨酯弹性地板新材料,实现涂膜层致密连续无接缝,能够完全隔绝空气中水分和氧气的渗入,防腐和防护性能优越,从而确保了铁路冷链装备全生命周期的优良隔热性能。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远程对制冷机组或柴油发电机组等设备的监测和控制,自动跟踪定位,实时掌握装备及冷链货物温湿度等各种信息,能够及时处理突发异常情况。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进一步改善了铁路冷链运输一线人员工作环境,同时全面降低了铁路冷链运输成本。
中车长江公司冷运装备研究所所长何远新认为,围绕社会冷链发展需求及中国铁路技术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电控技术特别是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加快应用,铁路冷链运输装备将具备“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智能感知、便捷联通”的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市场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鲜电商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1月底到3月底,国内很多农贸市场关闭,居家状态让许多家庭的食材消费从线下转向了线年春节期间,各生鲜电商销量增幅高达95%至247.8%,新增用户增幅达61%至298.3%。生鲜电商产业在一二线城市加速普及,并借势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步的是冷链运输需求的大幅增加,这已成为物流行业新热点。在宏观政策层面上,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利好消息为铁路冷链运输带来了强力升级和扩张的良好机遇。
2019年,铁路冷链运输运量为206.75万吨,同比增长29.15%。近年来,中铁特货公司冷链运输年运量增幅基本在20%左右,预计到2025年冷链运输实现年发送量1750万吨。中铁特货公司冷链物流工作组组长姚建荣介绍说,疫情防控中的一些运输方式和渠道为铁路冷链运输提供了经验,比如连续两次从海南开行铁路冷藏集装箱专列,后续可打造海南与内陆地区冷链双向通道体系。
目前,新推出的铁路冷链装备加装物联网系统成为“标配”。铁路冷链运输货物实时位置信息、温度信息等可随时查看,并在系统中全程记录。中车长江公司冷智装备分公司副总经理金海认为,互联网与物联网叠加,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这一发展趋势将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铁路冷链运输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启动并提速,以数字化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与经营正在加速,这是铁路冷链运输发展的新路径。